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修炼记 | 读《给教师的建议》获益匪浅

183882陈维娜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陈维娜

审核 | 杨茜

编辑 | 任思颖


进入新网师两年,当初找到同路人的兴奋现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震荡于心中的奋进的力量。

当年,我以中师进修学历本科的水平,进入初中开始了语文教学,遇到的难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时光之水,将我打磨的像鹅卵石一样光滑,可是我的心中仍然有许多难以解开的结。每次开学我都在困惑,不知道怎么上课,而且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课。也读了不少名师课例,经常是从耳目一新的兴奋到课堂复制的水土不服,最后以失败告终。不由地我不开始思考:他们为什么那么做,为什么他们那么做就是成功的?而我即使如法炮制也是失败的,难道只是因为学情不同?难道只是因为我的素养和名师的素养相差太大?这些名师的做法之间有没有共同的教学的核心的东西?而这些问题以我之力是不能解决的。

走进新网师,我选择的第一门课是《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我在似懂非懂中结束了这门课的学习。在教育写作的学习中,我勉强完成了作业,达到了合格。到第三学期,我因为生病休学了。即使我能把第三学期学下来,成绩也不会太好,我感觉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我学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第四学期,我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个学期我的学业等级仍然是合格。我觉得我自己就像郭靖一样愚钝,即使反复读仍然有很多内容读不进脑子里去,不过我也觉得我有可能像郭靖一样,经过长期的修炼,成为一代大侠。因为我遇到了我的马珏老师,他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教给我如何上语文课,也没有教给我一些形形色色的招式,但是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修炼了我的内功。苏霍姆林斯基的每一条建议都给我思维的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思维活动。昨天苏霍姆林斯基又告诉我学生在课堂上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听讲和思考,还应该动手做一件事,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草稿本。霍姆林斯基强调,数学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东西,只有经过他智慧的努力获得的东西,才会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今天阅读第64条建议,我又知道了许多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原则。

第一,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抽象思维是少年时期脑力劳动的特点,他们用心地感知新的信息,同时积极的思考加工,这些已经获得的信息。在这个思维升级的阶段,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是知道的,要有比讲的多10倍,甚至20倍的精力,应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所讲的东西。

第二,教师要懂得,学生需要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需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推理和思考而离开具体的东西。我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时时想到这些原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写景单元,三篇散文和四首古诗词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那么在教学当中,寓情于景的理解,实际上就成为一个隐性的教学目标。根据苏霍姆林斯基课堂教学的原则,越是需要记忆的东西,就越需要研究和思考,那么我在课堂上的教学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景色描写当中的情感。体会和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弄明白寓情于景这个词语的意思。

第三,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具体事物跟概括之间的依存性越明显易懂,学生的主观体验就越深刻。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学生思维的这个特点,增强学生的体验的自豪感,自尊感和自我肯定。比如说在写作技法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应该先出示精彩语段,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探究中得出精彩语段的写作技法,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就得到了满足,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第四,关于兴趣的激发,课堂中不能过分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很原始的办法,这样做是缺乏教育素养的表现,会使少年成为最难对付的人群。课堂上所讲的教材应当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的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从根本上说,没有完全的新东西,也就是说,没有学生完全不知道的全新的教学内容,关键要看教师怎样利用那些旧知。

第五,关于知识的运用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和第四点紧密相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兴趣、注意、知识的巩固性等归根结底也是取决于这一点的。当一些旧知识成为掌握新知识的工具时,作为教师就完全不必再担心旧知识的遗忘,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完全被学生吸收了。那么,我们怎么应用这一条原则呢?第二套大纲的利用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掌握绝对不是死记硬背,苏霍姆林斯基极力反对死记硬背。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园地,供他练习使用上课学习到的知识,最好,还要有点难度,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新的体悟和感受。这个过程的成功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会感受到什么叫知识的主人。

每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都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即使愚笨如郭靖,遇上如马珏大师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能打通我的任督二脉,修炼成功。


精彩评论

184230马增信: 学而思,思而行。
184455姜艳敏陈老师对自身修炼过程的反思整理,诠释了“浪漫——精确——综合”的学习节奏,在深入啃读与自身实践深度结合过程中,迈向综合提升。



往期回顾

我们眼中的“教育的目的” | 打卡精选有一种教育,叫未来 | 网师打卡

春花秋月何时了,根本书籍知多少 | 打卡精选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注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